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是各个国家制定贸易政策、征收关税、进行贸易管理和贸易统计所需要的。为 了减少贸易缚判中因术语不同而造成的困难和商品流通中因分类制度不同而重复描述、重复归类、重复编号所带来的無用,促成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比较,简化国际贸易单证和计箅机数据 传递,国际贸易商品分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五十年代初,由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统一全球的贸易商品分类 方面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商品分类的详尽程度要求越来趙高,因此,由海关合作理事会主持,约6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从1976年开始研究,经历了约7年 时间,在《埯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于1983年6月24日以国际公约的形式通过,1988年在国际上开始实施。除了原来采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的150多个国家陆续采用了《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 外,原来没有采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的加拿大、美国等国也已经采用。它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这两个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的最新发 展,是一个新型的、系统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超越了《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只用于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的局限,它以详尽、系统的分类大大地扩充了原有的分类体系,目的是为运输界的计费和统计,计箅机 数据传递,国际贸易单证简化都提供一套可使用的分类制度,正如其名称所表达的那样,使各种分类制度都在这个新的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协调”起来。事实证明,它已经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地被重 视和采用,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